发布时间:2025-10-17 11:26:35    次浏览
生活中,一部分脑卒中病人会为外出而烦恼不已。这是因为他们在病发后容易并发足下垂、足内翻等后遗症。在行走的时候,他们的踝关节容易扭伤,足尖拖地,即使能勉强行走,患腿提髖明显、步态画圈,通常称之为“偏瘫步态”。有人甚至就在患腿前足掌系根绑带,由家属在旁边提着行走,给生活和后续康复都带来很多困难。宁波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一科孙卫军主任说:“足下垂、足内翻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症状之一,也是形成偏瘫步态的重要因素,病人无论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在平台期,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贺艳/文脑卒中病人有并发足内翻、足下垂趋势孙卫军解释说:“脑卒中病人中枢神经受损后,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小腿的内后侧及足底部, 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比目鱼肌、趾短屈肌等肌群张力增高或产生痉挛,而与之相对的拮抗肌群如胫骨前肌肌力较弱,易形成足下垂、足内翻发展趋势。”“通常,脑卒中病人在病之初即有不同程度足下垂、足内翻表现,病人在急性期就应给予相应的康复干预措施。”“脑卒中后出现的足下垂、足内翻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痉挛发作、活动受限、疼痛、关节挛缩以及功能障碍等,最终形成异常步态,如行走时足趾拖曳,划圈等,也就是人们常称的偏瘫步态。”孙卫军说,足下垂、足内翻会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范围。科学训练与佩戴踝足矫形器是主要康复措施孙卫军说:“足下垂、足内翻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如果已经形成了足下垂、足内翻等后遗症,也可通过对症的踝足矫形器进行矫正与代偿。”脑卒中病人预防足内翻、足下垂,在急性期就应通过体位摆放和被动运动训练予以康复干预,如踝关节保持90°或稍背屈等。正确的体位摆放可预防异常肌群肌紧张,可抑制卒中后足内翻、足下垂发展趋势。孙卫军补充说:“在恢复期,脑卒中病人肌群肌张力开始增高,挛缩会更明显,最容易出现足内翻、足下垂现象,是进行康复干预的关键期。其间,可以通过强化康复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及肉毒素注射进行预防和治疗,重点是诱发足背伸及外翻肌群收缩,保持肌群肌张力平衡。”孙卫军提醒大家,预防和康复治疗要对症进行,尽可能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对于已形成足下垂、足内翻的脑卒中病人,在进行行走锻炼时,应佩戴踝足矫形器以保持功能位提高稳定性,改善和纠正行走步态,防止关节损伤、跌倒及足下垂、足内翻进一步加重。